主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 >
新闻资讯

探索高校“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

更新时间:2018-06-08 14:40浏览次数:

今天教育部举办的发布会上,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雷朝滋表示,要完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体系,推动高校建立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重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控制、数学、统计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探索‘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

  不久前,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从“优化高校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完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体系”和“推动高校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与示范应用”三个方面提出18条重点任务和三个细化专栏,着力推动高校人工智能创新。

  雷朝滋表示,“十二五”期间高校科学研究总体来说可以概括为“两个不到、五个60%和两个80%”:“两个不到”指R&D人员占全国不到10%,R&D经费占全国不到8%;“五个60%”指高校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承担60%以上包括863、科技支撑、重点研发等在内的重大科研任务,建设60%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60%以上国家科技三大奖励,院士、杰青、千人、万人等高层次人才占60%以上;“两个80%”指高校发表科技论文数量和获得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分别占全国80%以上。

  雷朝滋指出,要不断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方面,支持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设置人工智能学科方向,深入论证并确定人工智能学科内涵,完善人工智能的学科体系,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支持高校自主设置相关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

  “专业建设方面,加快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版),积极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鼓励高校对照国家和区域产业需求布点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教材建设方面,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和资源向教育教学转化,推动人工智能重要方向的教材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特别是人工智能基础、机器学习、神经网络、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知识工程、自然语言处理等主干课程的建设。”雷朝滋说。

  雷朝滋补充道,要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引导高校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并通过增量支持和存量调整,稳步增加相关学科专业招生规模、合理确定层次结构,加大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力度。”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