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办学 阳光助学 意义重大 影响深远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和北京应用技术大学自2003年开始开展联合办学工作,以解决高中毕业青年学生求学和就业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用技术培养为主要内容,以理论教育和实操训练为主要形式,联合开办了软件工程、艺术设计、移动通信、涉外旅游、呼叫服务等多个专业的职业教育。由于双方都有着为国家培养高级实用人才的一致目标,有着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做贡献的共同责任,有着为贫困地区寒门学子奉献的赤诚爱心,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稳定提高,实训特色更加鲜明,学生就业更有保障,校园文化先进和谐,校园环境整洁清新。7年来,共为社会培养了万名德才兼备的毕业生,为我国信息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2007年启动的“阳光工程教育计划”,是一项由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和北京应用技术大学共同发起和主办、民办院校全额出资的公益性助学工程,计划用8年时间投资1500万元,培养5届学生,每届为期2年。招生对象主要是农业部对口帮扶的武陵山区、贵州毕节地区农业户口、高考成绩达到或接近本科录取分数线的应届高中毕业生,目前已招收4届“阳光班”计200名学生;2008年招收四川地震灾区农村贫困学生,增设1届“爱心班”,2009年还积极响应并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动社会力量促进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的号召,招收1期“雨露班”100名农村青壮年,培训他们专业技能和增收致富能力。 开展联合办学,实施“阳光工程助学计划”,既是帮助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受灾地区学子求学圆梦的善举,也是对农村地区开展劳动力培养转移、对贫困地区开展智力扶贫、对地震灾区开展援建扶助的实际行动,意义重大,可以从4个方面理解。 首先,联合办学,阳光助学,是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有益探索。近年来,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30年间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减少了2.28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导其他社会力量和经济实体关注社会、民生问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走出一条符合经济规律、满足社会需要、各界广泛参与的扶贫开发之路,尤为重要。民办高校办学机制灵活,开设的专业市场适应性好,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因此,通过政府部门的带动,开展联合办学,支持和鼓励民办高校加入到智力扶贫行列中来,是推进扶贫工作的一种有益探索,能够为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其次,联合办学,阳光助学,是承担社会责任的有效途径。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积累的一条重要成功经验是,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服务和奉献。教育是培养人的基本途径,也是扶贫开发的有效方式。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和北京应用技术大学加强联合办学,举办“阳光工程教育计划”,通过为贫困地区和地震灾区的学生提供免费的高等职业教育,把他们培养为有用之才,这既是对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积极响应,也是民办高校履行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影响社会的实际行动。 第三,联合办学,阳光助学,是做好扶贫工作的重要方式。地处武陵山区的恩施、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北、湖南最边远、最贫困的地区,毕节地区也是贵州省的边远山区、贫困地区。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农业部从1986年开始对口帮扶武陵山区。24年来,部里坚持采取政策扶贫、产业扶贫、科技扶贫、信息扶贫等综合措施,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的帮扶,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当前农业部定点扶贫工作的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工作,为促进定点扶贫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与北京应用技术大学通过联合办学和实施“阳光教育计划”,推动把教育扶贫纳入扶贫工作的总体规划,经实践检验,这是定点扶贫工作要继续坚持的重要方式。 第四,联合办学,阳光助学,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积极举措。实现“十二五”和更长一个时期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有关数据表明,工资性收入占我国农民纯收入的比重逐年加大,已达到40%,越来越多的农民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第三产业。实践证明,富裕农民,首先要减少农民,积极、有序地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和中小城镇转移就业。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外向型、劳动密集型经济的冲击较大,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发展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经济,迫切需要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提高产品附加值。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与北京应用技术大学通过联合办学和实施“阳光教育计划”,将对促进农民工转移就业、充分就业,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
相关文章: